大健康资讯 Case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03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一直以来,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和我国主要的卫生挑战,其中乙肝和丙肝影响到全球3.25亿人,每年导致140万人死亡。目前,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  不仅如此,病毒性肝炎还是大多数患者罹患肝硬化的“始作俑者”。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人,丙肝感染者约790万人,每年约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哪些因素可以导致肝硬化?如何让“小心肝”远离肝硬化?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专家为您支招。  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以下是促使肝硬化的9大因素:  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目前认为酒精对肝脏似有直接毒性作用,它能使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排列不整,甚至出现乙醇透明小体,是肝细胞严重损伤及坏死的表现。  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动物实验证明,喂饲缺乏胆碱或蛋氨酸食物的动物,可经过脂肪肝的阶段发展成肝硬化。  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喋呤(MTX)、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代谢障碍 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胆汁淤积 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血...
来源: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02
手足口病高发季,孩子外出务必注意卫生(图文无关)。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说到手足口病,大家都不陌生。以往广东入夏天气湿热病毒活跃,家长十分警惕。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戴口罩、勤洗手成为“每日功课”,手足口病发病率有所下降,很多家长开始大意。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张又祥介绍,根据往年的流行趋势判断,广东每年有两个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4~7月和9~10月。一到4月份,手足口病的患儿就会急剧增加。今年门诊接诊病例的确明显降低,但家长仍需保持警惕。5岁以内儿童出现皮疹、发烧等症状,家长就要绷紧心中的弦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并伴有咽痛等症状,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后期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张又祥特别提醒家长,疫情期间,当孩子出现发热、咽痛、呕吐等症状,不要紧张误判,还要重点看一看手心、脚心是否有明显的红疹。如果有,很可能就“中招”了。  此外,有的患儿四肢或身上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红疹,只是口腔里有疱疹,这很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它和手足口病关系非常近,导致这两种疾病的都属于一个大类病毒。张又祥介绍,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病人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比如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另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出现这些症状  务必及时就医  张又祥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约3-5天,属于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都是轻症,病程约5-7天后都能自行恢复。但感染了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的部分患儿会出现重症,3岁及以下的孩子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大,死亡病例也集中在这个年龄段。  因此,他提醒家长们,如果孩子在这个年...
来源: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7 - 31
26岁的汤先生因右侧咽痛、吞咽痛,病情加重,转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就诊,被诊断为“右侧咽旁间隙感染”。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张口受限,已经4天未进食,南医三院耳鼻咽喉科仔细检查后及时为汤先生手术,术中引流脓液1000ml,术后负压引流脓液550ml,最终控制住感染,患者康复出院。一个普通的咽痛,为什么会发展如此迅速,危及生命?  咽痛引发大范围感染  汤先生在佛山工作,6月中旬的一天他感觉咽痛不适,由于没有其他症状,汤先生没有重视,3天后咽痛严重,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侧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间隙感染”。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2天,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  汤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转院到南医三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储洪娟仔细询问病情并为患者查体,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头颈强迫体位,向右侧歪斜,张口受限约1横指(正常为4横指),双侧颈部、右侧肩部红肿、触痛明显,范围上至颏下,左侧到胸锁乳突肌,右侧到锁骨上窝,并向后肩背部延伸至冈上窝。5天,从咽痛发展到如此大范围的感染,血钾、钙、白蛋白等报告都为危急值,医生们立刻为患者抗炎治疗,并补钾、补钙、补白蛋白对症治疗,两天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仍有反复高热、疼痛不缓解,且出现危及生命的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手术前后引流脓液一升半  为了尽快控制感染,6月22日,耳鼻咽喉科主任田广永为患者手术,颈部切开,暴露脓腔,探查浓腔上方到颏下,左侧至咽旁间隙内,右侧穿过胸锁乳突肌,至锁骨上下窝,术中清理脓性分泌物1000ml。术腔置3根负压引流管,术后引流550ml脓液。这么严重的咽旁间隙感染让医生们也十分吃惊,术中将脓液送到病理科检验,结果为草绿色链球菌,这是一种口咽部常见的致病菌。  为什么普通的咽痛会发展如此迅速,危及生命?田广永主任介绍,咽痛其实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简单,很多人咽痛就觉得是扁桃体发炎,上火了,吃几颗消炎...
来源: 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7 - 29
3月21日,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康复驿站,医护人员带领新冠肺炎康复隔离人员做“八段锦”锻炼身体。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尽管新冠肺炎的治愈率迅速提高,在中国达到94%以上,但是,人们还是普遍关心,新冠肺炎康复后会不会再次感染。这个问题其实指的是,人们感染新冠病毒(包括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后获得的免疫力是否强大和持久,足以在未来的生活中抗御新冠病毒的再次侵袭。  由于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在现阶段,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仍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可以说,对此的研究并未停止。我们这里就把相关的研究做一个梳理。  感染新冠病毒的恒河猴  康复后不再感染相同病毒株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动物实验研究所秦川团队7月2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感染新冠病毒的恒河猴(模型)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初次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恢复阶段,用相同的新冠病毒株再次感染恒河猴,没有显示出可检测的病毒传播、病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或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原因在于,对恒河猴原发感染和再感染之间的体液和细胞免疫进行比较,发现中和抗体和免疫反应显著增强。正是中和抗体的滴度增多和作用加强,阻止了新冠病毒再次感染恒河猴。  研究采用4只恒河猴,对它们接种50%组织细胞感染量的新冠病毒针剂,此后检测其体重、体温,并进行肺部X光、血清学检查和测定各种拭子样本。感染后7天,有3只猴子体重略微减轻,所有猴子均未观测到直肠温度变化,但出现暂时性食欲下降、呼吸频率提高等现象。  对猴子的鼻拭子和咽拭子检测,感染后3天病毒载量最高,随后开始下降;肛拭子病毒载量第3天最高,第14天未检测到。感染后第7天,对M1猴子实施安乐死并解剖,在鼻、咽、肺、肠道、脊髓、心脏、骨骼肌肉和膀胱组织内发现病毒广泛分布,但主要分布于肺部,与人的感染相同,特征是肺泡隔膜变厚、肺泡巨噬细胞积累、肺泡上皮退化和炎症细胞渗透。  其余3只猴子,在感染后第14、21和28...
来源: 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7 - 28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2020年会上,呼吸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提到,在疫情防控中,除“无症状感染者”外,“隐性感染者”也值得关注。  瞿介明说,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凭空产生,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即在疫情发生地区暂时还没有表现出发病症状的患者;第二类则是关注不够的隐性感染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核酸检测呈阳性,但在阳性转阴的整个病程期间,患者始终没有发热、咳嗽、不适等症状,肺部影像学报告也可能不呈现明显病灶。  瞿介明说,对于这两类无症状感染者,应该做好区分,“前者转归确诊病例后,会得到充分的诊疗与重视;而隐性感染者在病程过程中依然与患者一样有排毒期,可能时长较短,或病毒负载量略低,但同样带有传染性。”  据悉,目前全球尚未有大样本专门基于隐性感染者的研究。  在瞿介明看来,隐性感染者的管理是目前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难点,“目前,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为:对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归国或来华人员等重点人员进行集中隔离,那么,在观察14天后,隐性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自动转阴,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逐渐发病,成为确诊病例。”他坦言,由于核酸取样等问题,可能存在假阴性,造成一定的误诊率,因此一段时间内多次筛查和检测,以及加快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力度和操作流程标准化,联合血液抗体检测等其他检测手段是目前可行的方案。  随着气温逐渐增高,瞿介明提醒:第一,在密集、通风不好的场所,仍主张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洗脸;第二,不只是海鲜食品,所有生食均建议煮熟食用;第三,如有条件,大型会议等仍以线上远程形式为宜。必须线下活动时,应保持个人间距,因为测量体温并不一定能保证监测到隐性感染者。
来源: 今晚报
发布时间: 2020 - 07 - 26
市民陈先生询问:都说“夏练三伏”,现在已进入伏天,那么哪些运动适合老人和孩子?应该如何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时又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希望专家予以解答。  “夏季生活点题服务”专栏记者:本市健身教练王爱斌介绍,伏天健身要得法,不同人群应该选择不同运动项目,另外伏天健身时一定要及时补水,谨防水分流失导致中暑。  伏天健身好处多多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所谓“夏练三伏”,就是在酷热的天气下依然坚持锻炼,从而提高身体对极端天气的耐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在伏天高温高湿下运动,需要强大的体温调节能力,能帮助人们更快适应外界环境,增强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而大量出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改善人体的代谢和循环系统,有助于减脂。在高湿度、低气压下运动,还能锻炼人们的呼吸系统,增强心血管功能。  选择适合自己运动项目  虽然夏练三伏好处不少,但要想达到良好锻炼效果,一定要控制好强度,不同人群应该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  老年人应选择较为轻柔的运动项目,如健步走、太极拳、慢舞、游泳等,这些运动的强度较小,在炎热的伏天不会给身体带来很大负担,同时又能达到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提高代谢的目的。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利用清晨凉爽的时间段带领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进行慢跑,跳绳、轮滑、骑行也是不错的选择,还可选择互动性强的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运动,锻炼孩子身体素质。  伏天健身应及时补水  伏天健身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补充水分,因为夏季人体水分蒸发较多,如果外出健身,最好自己带水,不断地少量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饮水,另外也要切忌狂饮。  运动后补水,以摄取含糖、电解质的饮料效果最佳。如果运动量不大、出汗不多,喝白开水也可以。对大运动量的健身者而言,运动前最好喝两杯水,运动中每隔20分钟喝一杯水,水中不但要加少许盐,还要添加些糖,最好能够添加一些蜂蜜,这样可以使健身...
028-85325680
医美&生美融合发展标准委员会


蜀ICP备19008590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盛丰路30号
邮箱:qudaoyimei@126.com
微信:81151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