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病毒无情,人有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万千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现场,为人民筑起健康防线。新华网健康频道推出《“疫”重情深——镜头下的抗疫现场》特别报道,聚焦疫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讲述他们抗疫背后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本期,新华网将讲述北京地坛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刘欣细心又耐心的暖心故事。
化隐患于无形 灭危机于萌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始后,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原本陌生的职业被提起的越来越多——院感人员。什么是院感人员?他们究竟是干什么工作的?“院感是一个化隐患于无形,灭危机于萌芽的幕后科室。”在地坛医院院感科工作四年多的刘欣说,主要的工作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刘欣正在对ICU大门进行封闭处理
当天,刘欣到重症监护室(ICU),检查正在改造的新冠肺炎病房。“检查ICU病房大门的改造,确保整个ICU大厅都是单向进风,保证污染的空气不会流向医生所在区域。”
刘欣说,“我们做的是幕后工作,但又要把什么都想在最前面。”每一个区域和病房,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前,我们要对收治环境、防护标准,特别是空气流向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与布局。在收治病人前要确保它具备收治条件,才能保证不会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让他们安全上岗 安全回来”
院感科对临床科室进行穿脱防护服培训
“我们院感科,每天都要到各科室去检查。”作为院感人员,刘欣需要帮助上岗的医护人员做好防护,现场指导医护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检查是否防护到位,把他们安全的送到岗位上。“医护人员防护完成之后,要检查大家的防护服周围有没有破损,还有戴的口罩、帽子、护目镜,包括戴的手套以及脚上穿的鞋套。如果这些防护都到位了,我才会允许他们进入到隔离病区。”刘欣说,很多细枝末节的地方都要检查到位,才能确保不会出现一丁点儿纰漏。
刘欣(右)对一线医生进行日常采样
“我们对每一名职工的健康负责。每天对一线职工体温进行收集,如有发热情况,还会进行跟踪关注,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对于院感人员来说,医生安全回来,零感染,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培训、答疑解惑、心理疏导 一样也不能少
院感科何明医生(右一)对即将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这段时间地坛医院院感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培训上,“为了防止人员聚集,我们只能进行一场一场的小规模培训,最多的时候一天进行了6场培训,到晚上嗓子都是哑的。”刘欣说,“很多医生、护士也是第一次穿防护服,需要我们手把手的指导,检查他们有没有裸露的皮肤。”此外,院感科也对保洁、食堂、司机、后勤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
一些新来的年轻医生、护士也会有顾虑,“我们现在算不算密切接触者?需不需要隔离?还能回家吗?”医护人员问出这样的问题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很多医生护士都是第一年上岗。院感科一方面会评估排查,另一方面也积极为大家答疑解惑。
院感科郭嘉祯医生(左二)在急诊科检查
“您害怕吗?”“您不用担心。”是刘欣这几天说的最多的话,在培训过程中,很多非医护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像医生那样过硬。“越是紧张,就越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要对职工进行心理疏导。言传身教,消除他们的紧张和顾虑。”
疫情期间,地坛医院附近的酒店被临时征用,成为一线医护人员驻地,刘欣对该酒店员工也开展了培训。“我开始去的时候,大家对我很抵触,都戴着三层口罩防我。经过我的培训和心理交流,酒店的员工都主动摘下了两层口罩。”刘欣慰地说。
时常到一线 与医护人员同在
院感人员是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者,而院感工作也存在一定风险。“我们经常会深入到一线,要去存放医疗废物的地方去看、去查、去问,需要近距离的接触患者和医护人员。”刘欣说。
刘欣对新冠肺炎患者经过的区域进行消毒
“很多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去做CT,我们就需要根据他们所在楼层、科室,提前制定路线,选择最近的电梯、最短的路线,确保他们的行进路线与普通就诊患者隔离开。”
院感人员也需要穿上防护服,陪同患者和医生一起前往CT室。刘欣说,“一方面,我们要确保他们的行进路线是正确的,不会交叉感染。另一方面,我们手里会拿一个喷壶,里面装着消毒液体,随时进行消毒,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浓度。”到了CT室,确保CT人员防护到位才能让患者进入,刘欣说,“病人做完检查后,我们还需要对CT室进行消毒,这才能形成一个安全的闭环。”
院感科主任卢联合(右二)对即将到一线的医护人员培训
面对疫情,地坛医院的院感人员除了做好院内防控,还经常要到兄弟医院对即将奔赴武汉疫区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据了解,地坛医院院感科主任卢联合此刻正在小汤山医院指导那里的院感防控工作,他从除夕开始,就没有回过家,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非常辛苦。
“感控工作不能出头,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但感控工作很重要。” 卢联合说,我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平平安安,不仅要发挥出技术水平,治病救人,也要保护好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去治愈更多患者。(文/巩阳 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