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当“温饱”不再是问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整形美容机构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由于缺乏统一监管标准,医美行业一度乱象频生,成为医疗纠纷、虚假宣传的“重灾区”。
每年增加2500家医美企业
近7成机构很“年轻”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共有313,641家相关企业。并且,近几年相关企业成立数量也呈现增长态势。
在2010年-2019年这10年,全国新增“卫生”企业数达到259,486家,平均每年新增企业近2.6万家,这意味着每一天就有大约70家新企业诞生。
就分布地域看,四川省“卫生”企业数超过26,000家,排名第一,其次是广东、山东、辽宁和黑龙江。而在已公开注册资本数据的近20万家企业中,超过16万家注册资本在“0-100万”,占比81.91%,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
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9年底,经营范围含“整形”、“整形外科”、“医疗美容”的企业新增了26,153家。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29,471家医美企业。其中,2018年增速达到峰值,为29.6%。
从地区分布来看,北京市的医美企业数量最多,达到5,123家;其次是山东、广东、河南、浙江。从成立时间来看,医美企业大多都比较“年轻”,属于“新手”,成立时间在“1-5年”和“1年以下的”的总占比达到68.38%。
超10%医美企业曾受行政处罚
新增失信数为5年前的9倍
在医美企业快速增加的同时,医美行业存在的风险问题也比较突出。
数据显示,现有的近3万家医美企业中中,有3,827家受到过行政处罚,其中,超过两成的医美企业行政处罚达到3条及以上。有1,738家收到法律诉讼,近半数企业法律诉讼信息在3条及以上。
仅在2019年这一年,医美企业新增法律诉讼数量、失信信息、被执行人、经营异常、行政处罚和严重违法信息数量分别为3,672、392、1,352、2,225、1,213和91条。其中,失信信息和被执行人信息,对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9倍和6.5倍。
医美行业虚假宣传泛滥
多位明星起诉医美机构侵权
在整形医院所受到的行政处罚中,大多涉及虚假广告宣传,例如夸大产品功效及安全性,滥用明星肖像做宣传等等。
据新民晚报报道,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今年第一批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12件案件中有4件与医疗服务有关,医疗卫生行业成了虚假违法广告的“重灾区”。
比如,上海某皮肤病医院有限公司在第三方医美APP宣传其医疗美容服务时,使用4 名女性患者治疗前后的面部对比图片。但这4名女性并非消费者,图片是医院自行从网上下载并编辑使用的。此外,医院宣称“激光祛斑三大优势科学安全、安全可靠、三效合一”,构成违法对医疗服务进行安全性保证。为此,当事人被处罚款25万元。
上海某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则在官网发布“xx卫视主持人xxx微整全程”、“著名主播xx现场体验音波提拉”等内容,利用“xx卫视主持人”等19名患者的名义或形象作推荐证明,展示患者诊疗前后的对比照片。医院还在其微信公众号宣传“囊括全球顶尖的医美专家”、“提供最先进的医美技术和最专业的医美治疗方案”等,被处罚款12万元。
天眼查显示,2018-2019年,成都某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先后被李冰冰、范冰冰、周冬雨3位女明星告上法庭,状告原因均为:未经原告允许擅自将其肖像用于商业宣传,使大众误解双方存在合作关系,涉嫌侵犯原告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其中一份法院判决书显示,2016年至2017年,该医院在其微信公众号先后发布8篇文章,使用被告(范冰冰)照片54张,并在文章显著位置发布有广告语以及被告整形方案及案例、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微信二维码等内容。最终,法院判令该医院及其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向3位女明星公开致歉,并赔偿3人共计40余万元。
事实上,医美机构擅自借用“明星脸”的现象已早屡见不鲜。据此前媒体报道,由于未经许可使用明星照片用于商业宣传,2016年,安徽合肥一所整形医院先后被11位女明星起诉,要求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同时,有多互联网医美平台由于未经授权使用了明星的照片,遭到不少明星的起诉。
超范围经营屡见不鲜
机构违规手术受处罚
原卫生部发布的《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显示,根据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和风险大小,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了四个级别:一级为操作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不大的美容外科项目;二级为操作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和风险,需使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静脉全身麻醉等完成的美容外科项目;三级为操作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较大,因创伤大需术前备血,并需要气管插管全麻的美容外科项目;四级为操作过程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的美容外科项目。
医美机构同样分为四级,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美容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分为: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医疗美容科(室)。其中,设有医疗美容科的诊所只能开展一级项目,设有麻醉科及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门诊部可以开展一、二级项目。
然而,医美机构超范围经营、违规手术的情况并不少见。
长沙某机构无全麻隆胸手术资质却大肆宣传
据深圳卫生监督报道,罗湖区卫生监督所接到市民投诉,称其跟朋友一起在某医疗美容门诊部,经全麻做了颧骨、下颌角的磨骨手术,术后拍片报告显示两边颧骨错位,十分影响其日常生活。随后,卫监执法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发现该门诊部仅能开展美容外科二级项目,却违规“跳级”开展了美容外科四级项目“颧骨降低术、下颌角缩小术”,卫监执法部门依法予以该门诊部进行了处罚。
据湖南广播电视台报道,长沙市卫计部门执法人员在对医美机构进行摸排过程中,发现一家医疗美容门诊部正在向外大肆发布丰胸、抽脂类的手术广告,调查发现该机构获批的诊疗项目只有美容牙科、美容外科和美容皮肤科,且仅限门诊,不得开展全麻手术,也不具备开展丰胸手术的资质和条件。执法人员现场查明,该机构不仅涉嫌超范围执业,现场抽查的病人病历也无法提供,医务人员资质管理混乱,还涉嫌使用“三无”产品和设备,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风险隐患,执法部门依法对该机构进行查处。
整形须理性
维权须合法
对此,有专业人士提醒,求美者整形美容纠纷投诉维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做整容消费时,务必索要、保存好相关收据、发票、病历和术前照片,清楚地记录下整形程序以及手术期间需要使用的相关物件。
二是选择医疗机构时,不要只图便宜或优惠,或者盲目相信广告,关键是要考虑相关医疗机构的资质和医生的技术水平,否则很可能美梦无法成真,还会留下终身遗憾。
三是最好到国家指定的有资质的机构,如正规医院去消费,即便有纠纷,正规医院相对而言更讲诚信和公道,一定不能到非医疗机构的美容院去整形。
四是一旦出现纠纷,要保管好证据。根据事实整理一份完整的材料,到权威部门进行鉴定,明确整容机构的医疗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后,再到相关部门提请申诉维权。
上海市健康委员会监督所方面表示,若造成手术失败属实,消费者可先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凭借鉴定与医院方面进行协调,协商赔偿额度等;若协商失败,可通过诉讼的形式要求民事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消费者认为,自己是因为轻信了第三方平台的虚假日记、推荐,从而通过平台选择了不合规的医院,因此平台方也应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