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资讯 Case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时间: 2019 - 11 - 12
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城市三级医院与深度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立足实际,自愿结对,全面帮扶”的要求,鼓励城市三级医院托管深度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  《实施意见》要求,托管医院选派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组建“1+N”管理团队,每届任期原则上不少于3年;托管医院根据当地疾病谱的变化,至少帮助被托管医院建立两个优势临床科室;实现双方资源信息共享,医疗行为动态监测和监管;推动被托管医院和托管医院药品目录衔接,探索建立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  《实施意见》明确,鼓励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先行先试,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模式,将被托管医院升级为托管医院分院。被托管医院所在地政府要切实落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基本建设、人才培养、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补助支出。  《实施意见》提出,承担托管任务的医院可按隶属关系向所属编制部门申请人才专项编制,用于向被托管医院派驻“1+N”管理团队使用。托管医院派驻人员绩效工资在原单位当年科室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的基础上上浮不低于20%。托管医院引进的研究生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和派出的管理团队成员,在被托管医院工作1年及以上的,可享受被托管医院所在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优待政策。托管医院干部派驻期间享受援彝援藏干部相关优待政策,服务满1年且考核合格的,可提前申报上一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记者喻文苏 特约记者范川)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 - 11 - 09
由丁香园与《健康报》社联合举办的2019国民健康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会议以“健康中国· 美好生活”为主题,聚焦国民健康状况和趋势研判,双方共同发布《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丁香医生和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调研数据,通过对5万余人的健康态度和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国民健康现状及健康消费的特征。《报告》显示,96%的公众表示自己存在健康相关的问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上,年轻人的困扰明显高于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对于骨质关节、血压血糖血脂问题的担忧高于年轻人。为免于健康困扰,公众更愿意为健康花钱,线上问诊、空气净化器、营养补充剂、健身产品等健康消费近年来增长迅速。在健康消费上,线上问诊在年轻人群中认知度更高;70、80 后为健康险主要购买者,医疗险和重疾险被广泛接受;九成公众购买过健康产品,专业机构推荐增加产品信任度。基于此,《报告》不仅描绘了70前、70后、80后、90后四个年龄阶段群体的健康画像,更洞察了健康服务诉求和健康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人人都有自己的健康困扰90后丨健康自评分最低尽管90后阶层对健康表现出了广泛的关注,但面对职场和生活的压力,其健康状况也差强人意。《报告》显示,90后的健康自评分最低,仅为6.6分。此外,在肠胃不好比例、睡眠满意度、定期体检比例等多项健康数据中,90后在四个年龄段中均倒数第一。养生”不再是属于中老年人的专用词汇,反而成为90后人群的流行词。另一方面,90 后更愿意了解正确的健康知识,对于辟谣类内容更为偏爱,他们对于健康思想的接受、健康知识的渴求和健康要求都相对较高;同时,《报告》显示,90后对于减肥塑身、美容护肤的需求也明显高于中老年人。80后丨健康消费的主力军如果说90后还处于关爱自我健康的阶段,那么80后就进入了关爱自我健康向家庭辐射的阶段。因为,80...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9 - 10 - 31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温度骤降,加上人们常在室内外穿梭,较大的温差易患上感冒,因此,如何在秋冬季预防感冒被众多家庭提上了“健康日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冬季预防感冒的几个小妙招。  第一招:御寒保暖。适时添衣,这个非常关键,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体质以及穿衣经验,来选择搭配所需穿的衣服。尤其是注意脚部保暖,热水泡脚可以起到御寒作用,每晚用40℃至50℃的水泡脚15分钟。泡脚时水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预防感冒。水凉了可再加入热水,使人对温度能慢慢适应,不应一次倒入太烫的水,以免造成低温烫伤。  第二招:空气流通。早晨起床后,要及时打开窗户,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秋冬季干燥的空气会让呼吸道感到不适,有条件的可以在床边或沙发边放置加湿器,可以让你呼吸更顺畅。使用前,最好彻底清洗一下,以免病毒通过其散播。  第三招:按摩鼻子。按摩鼻子可以增强鼻粘膜的抵抗力,预防一些呼吸道疾病,尤其是预防感冒。按摩方法较简单易行的有两种。一是鼻外法--用左手或右手拇指、食指夹住鼻根两侧,用力向下拉,由上而下连拉12次。此法拉动鼻部促使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正常分泌鼻黏液;二是鼻内法--用左手或右手拇指、食指伸入鼻腔中,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下拉12次。此法既可增加鼻黏膜的抗病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黏膜红润,保持正常温度,增加耐寒能力。  第四招:冷水洗脸。用冷水洗脸能锻炼人的耐寒能力,脸部和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在冷水反复刺激下,遇到外界气温降低就能很好地适应,不致因局部供血不足而使抵抗力下降。这样在人的鼻腔、喉头等处寄生的能引起感冒的病原微生物也就无能为力,不能兴风作浪了。当然,冷水洗脸也要慢慢适应,习惯了就要常年坚持,不宜任意中断。  第五招:适当锻炼:不管是成年人,还是...
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19 - 10 - 30
“当前,我国癌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每天约有10000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新增7名癌症患者,并有5人因癌症死亡。”日前,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在2019首都国际癌症论坛上如此介绍我国面临的抗癌形势。  癌症,已是一种“常见病”,甚至是“高发病”。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统计,男性的终身患癌率高达39.3%,女性约为37.7%。如何破解治癌难题,改变“闻癌色变,患癌绝望”的困境,已成全球各国急欲破解的难题。  精准治癌要向“智疗”迈进  “癌细胞是人体最‘聪明’的细胞,它由正常细胞癌变而来,当你想杀死它时,它会表现出正常细胞的特性,而且晚期和早期的癌细胞在生物学行为上有很大区别,这都是癌症很难治愈的原因。”于金明表示,要解决癌症,要从分子、基因和细胞的水平着手,关键在于精准的知道每一个肿瘤分子的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微环境。“所以,癌症的治疗是个精准医学的个体化系统工程,而不是几个大夫坐在一起会诊就能解决的问题。”  于金明谈到,精准治癌的愿景,就是要把主观治疗客观化,把客观治疗标准化,把群体治疗个性化,把个性治疗精准化,最终实现把复杂生命数字化。2010年以后,智慧医疗兴起,精准治癌一定会向“智疗”前进,这需要分子、解剖影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集成交叉与跨界融合,精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设备、技术与策略。  “癌症治疗的目标是实现私人量身订制的精准治疗,而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吃一种抗癌药。”于金明指出,具体流程就是先根据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微环境寻找潜在靶点,再使用下一代基因测序(NGS)、大数据等技术设计个性化药物,开展个性化伦理和临床试验,实现个性化用药治疗。“这样产生的疗法,只对这一个患者有效。”  免疫疗法可能成为最有希望的治癌手段  放疗、化疗、手术、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是医学界针对癌症的五种疗法。其中前三者是传统疗法...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9 - 09 - 28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孙慧)近日,由天士力控股集团冠名支持的“健康大讲堂”邀请到了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心脏科原主任、主任医师蔺静,与大家共同聊聊糖尿病前期的相关话题。  糖尿病前期是血糖异常的初期阶段,遗传、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压力大等原因都会导致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发展。蔺靜表示,糖尿病前期的产生和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需要关注自己血糖的变化。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40岁~45岁之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在逐渐下降,这时如果体重再增加,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会使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这些现象都会增加糖尿病前期发生的几率。  蔺静强调,“吃得多,活动少,体重大”的人群也比较容易出现糖尿病前期的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人们在饮食上不节制,食物摄入量增多,糖的摄入量也会增加,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身体里积累下来就会转变成脂肪,导致体重加重,体重增加又使得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容易出现糖代谢的异常。血糖异常的初始阶段是糖尿病前期,其中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如果继续发展就会成为糖尿病。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感觉到来自生活的压力,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蔺静指出,研究显示,当精神紧张度增高时,身体的应激激素也会分泌增加,而这些应激激素的分泌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得身体内的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导致血糖升高。这也跟糖尿病前期的发生有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糖尿病前期也是一种身心疾病或是心身疾病,和心理因素,精神紧张都有关系。同时,睡眠不好的人也容易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其次是经常过敏的人群,需要一些糖皮质激素来控制过敏,也会容易出现糖尿病前期。  蔺静指出,虽然糖尿病前期听起来比较严重,但如果采取良好的手段进行干预,提高个人的自控能力,有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可以逆转的,成为正常的糖...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9 - 09 - 19
近日,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官方学术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柯杨教授团队题为“Absence of Iodine Staining Associates with Progression of Esophageal Lesions in a Prospective Endoscopic Surveillance Study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构建了食管病变进展的个体化风险预测模型,证明了内镜下“碘染色异常特征”对早期低级别病变进展为高级别恶性病变的重要预警价值。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且食管癌在我国的分布存在明确的地域聚集特性。几十年来,我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国家级早诊早治项目,对食管癌进行人群水平的内镜筛查。  “碘染指示下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我国食管癌人群早筛的主要手段。由于碘与糖原间的化学反应,镜检过程中喷洒碘溶液后正常食管粘膜可形成均匀染色。而具有恶性病变潜能的上皮细胞早期可出现糖代谢改变,细胞内糖原减少甚至消耗殆尽,染色过程中形成片状不染区,从而起到早期显影与指示作用。大量研究证实碘染内镜灵敏度高、成本与技术门槛低,因此成为目前食管癌筛查项目广泛采用的关键技术。由于单纯的病理诊断依赖于镜下病变区域识别、代表性活检、制片染色与病理判读等多个环节,理论上存在低估甚至漏报的可能,而内镜下碘染色的异常特征则有可能成为病变进展另一维度的良好预测指标。多年来,这一假设在专业领域一直存在,但受限于前瞻性人群研究设计与实施难度大,一直未能获得可靠的科学证据。  针对上述情况,柯杨教授团队基于正在进行的ESECC大型人群随机对照研究(Clinicaltrials: NCT 01688...
028-85325680
医美&生美融合发展标准委员会


蜀ICP备19008590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盛丰路30号
邮箱:qudaoyimei@126.com
微信:81151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