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资讯 Case

「大健康产业投资方向」医药行业受关注,社会责任是重点

日期: 2019-07-31
作者: 恩喜

随着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身心健康。大健康产业受到了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注,尤其是在医药领域,资本推进着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也折射出了企业家的道德问题。

近日,《2018中国健康医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下称《报告》)发布。这份《报告》首次创造了医药健康企业社会责任的量化评价系统。《报告》参考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结合目前国内企业特点,全面分析A股和港股300多家医药健康上市公司,以经济绩效和市场表现、员工权益、环境保护等七大指标为评价维度,对每家公司的每项指标逐一打分。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兼副总裁、广东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云飞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近年来快速成长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政策改革的东风、监管的不断调整、技术进步和资金支持都在助推行业发展。但在产业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伴随着问题疫苗等重大事件的频发,社会责任、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关键词,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和伦理道德危机,致使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站在了新的拐点上。”

“2018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由《21世纪经济报道》在京举办。会上,还为阿里健康、华润三九、爱尔眼科医院等企业颁布了“2018中国健康产业阳光”奖。

大健康产业形势大好

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在近年来快速成长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目标,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医疗服务行业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在技术进步、资金支持下,政策改革的东风以及监管的不断调整也助推着行业的发展。

从2015年到201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改革在各个细分领域可谓大刀阔斧,如精简临床试验数据、抗癌药降价谈判、医保控费、公立医院改革、多票制变为两票制等。杨云飞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上述政策将对行业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

“今年以来,新药审批、仿制药一致性审评、两票制等政策都进入逐步落地期,初见成效。地域性政策加快出台,海南医疗特区建立、上海带量采购经验推广。”

“在医疗服务方面,医生的多点执业放开,共享护士等新兴业态正在出现。在医疗新技术方面,各类创新技术频出,尤其抢眼的AI医疗已然破冰。在资本市场方面,投资人趋于理性和谨慎,而港交所上市新规让生物药企创新药迎来一波资本高潮。”

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于明德看来,当下一致赞许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仅是让医药行业眼前受益,而且是未来10年、20年都将有益于行业的发展。“这些年来,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我们国家创新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有越来越多的原创药或者类似原创药的药不断出现。尤其在生物生产方面,基因药物、新型疫苗、单抗以及围绕精准医疗所需要技术方面有了一些进步,基因检测以及基因编辑方面,新的一些免疫治疗所用的新技术,PD-1,还有PDL-1都有创新和突破。”于明德指出。

不过,于明德也表示,我国医药行业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整个行业的产品结构,和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国外的产品主要构成是生物,而中国是化学药,这是明显的差异。

资料显示,2017年FDA批准46个新药,包括KAR-T和PD-1等新技术,创新市场占比美国67%,欧盟60%,日本68%,而中国不足20%。另据了解,美国癌症治疗有70%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已经达到5年,中国仅仅29%,发展空间大,2016年全球销售排名前十大药品中有7个生物药,其中6个是单抗。

于明德认为,我国医药产业制剂应该坚定不移的走国际化之路,而在生物医药领域应该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之路。“我们国家加入了ICH国际组织,和国际大多数国家申报标准取得一致,将来也有可能过渡到大多数国家质量标准互认PIC(S)协议组织,向国际最先进的标准看齐及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由原来的注重国内市场,过渡到国内外两个市场同时关注,包括‘一带一路’国家、欧美日等多个国家等。2016年化学药品制剂的出口对美国市场增长了40%,潜力非常很大,只要努力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于明德说。

于明德看到,在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人力、技术、资金、市场还不够。

需要用全球的资源发展中国的医药产业。“人走出去,产品走出去还不够,还要资本走出去,以资本走出去来解决我们人力产品、技术、资金和市场不足的问题,这是当前一个关键。”

投资者仍看好医药行业

事实上,资本不仅在上述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医疗创新方面也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在峰会上,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指出:“医疗产业以十年为周期,没有资本的接力,创新企业会非常少。即使在今天,中国投资环境变好、钱也非常多了,这种情况下,真正在中国进行原创研发的企业,还是很少的。只不过目前的形势不乐观,创新企业的推动还要继续,不能停下来。微芯生物计划明年以H+A的形式上市。”

虽然,年初至今,资本寒冬在各个行业轮番上演,但医疗行业跑赢平均值,依旧是资本市场上热点。2018年上半年,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依旧是仅次于TMT的第二大投融资领域和行业。

医疗行业通常被视为防御性较高的行业,不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但医药行业同时也是对政策高度敏感的行业。2018年,医疗政策进一步落地、监管改革深化,风投和股权融资持续增长,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在近几年内进步显著。除了PE、VC加持,港交所、主板针对非盈利企业的上市新规,给长周期的医疗企业产融结合不断拓宽路径。

2017年,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在国内外进行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总规模高达28亿美元,创纪录新高。投资者可考虑通过私募股权、新IPO发行、近期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以及进军生物制剂的传统中国制药公司,来布局于该行业内处于初期阶段的创新科技。

根据UBS报告《中国生物科技革命》,到2017年,中国生物科技企业拥有800种在研创新分子药,从临床前试验阶段到三期临床试验,其中10%处于三期临床试验。尽管研发仍处于早期阶段,但中国已有四分之一的分子药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发41种创新生物制剂。

“很多数据显示医药行业投资非常好,今年比去年增长好,但我自己感觉今年比去年难了,一是二级市场的情况下行,二是有些前几年投的项目大家后悔了,因为投高了。”北控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风志表示,“现在投资人比过去更冷静一些。作为投资人来讲,犯太多的错误也是会被淘汰的,投资机构也是创业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CAR-T、PD-1(L1)等热门领域,中国企业的布局在数量上赶上了国际水平,但在新药质量和原创上,“缺乏创新、布局重复、资本泡沫”等反思之声比比皆是。除高投入和高风险,过于集中的肿瘤布局是药企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争相布局医疗AI赛道

当下,除了资本能助力医药医疗产业发展外,大数据、医疗AI等前沿科技也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据统计,AI领域去年有超过28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总额超过17亿元。2016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医疗在国内形成投资风口的元年,共有27家企业在这一年融资,其中16家企业融资金额在千万级人民币以上。国内各类公司,包括互联网巨头公司,争相布局医疗AI赛道。

唯医总裁郝静在论坛上介绍说,从去年开始,唯医也在进行战略转型,进入到医疗核心的领域,做线上线下骨科专科医疗服务。“骨科是比较标准化的学科。骨科70%的诊疗可能依靠审片,而在配合其他知识图谱等方面的技术方面,配合现在有智能读片、智能分诊等等这方面的应用,都大有新技术可能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尝试。”

针对人工智能可能实现落地的方向,上海聚力康医疗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涤生强调整合医疗的概念:“比如说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能商业化?大数据、物联网为什么不能够很好的落地?实际上与我们缺乏整合医疗的概念密不可分。我们需要建立整个体系要帮助医院品质的提升的理念,才能更快的推动新技术的推动。例如人工智能,对医院来说,首先整体成本降下来,才能够推动其更快的落地。”

广东威尔医院联合医生集团创始人兼CEO林子洪则坦言,从医院管理者来思考,未来破解市场化难题的路径,需要培养数据跟AI结合的人才。此类AI人才,不是编程人才,也不是简单的从业者,哪怕是辅助性的人才也需要去了解,怎么操作、怎么分析、怎么推进。另一方面,还有垂直领域的AI工具也成为可能的突破点。医生需要紧扣临床的,可视化大数据的工具,只有通过跟医生紧密互动,才能更好的助推商业化。

新技术的开发离不开对于市场与政策更深入的理解。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总裁柏煜在论坛上表示:“在过去五六年当中,我们经历了智能硬件泡沫导入和破灭期。今天处在智能硬件泡沫破灭后的落地期,基于数字传输的产品越来越多。从单病种健康管理的角度去改变原来的治疗方法和检测方法,革命会在未来的几年处在一个红利期。”

在柏煜看来,最近几十年以来,逐渐在形成数据化的时代,接下来则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而站在短期角度来看,尤其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容易高估新技术和数据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相当长时间内,在医疗医药健康领域仍是很大程度上受政策影响。

社会责任带动医药发展

今年,长春长生等公司的疫苗案,涉及百白破、狂犬疫苗,由于关系到几乎每个人的健康与生命,引起社会恐慌和热议。

除了疫苗领域,近年来食品、药品领域安全问题屡屡出现。而疾病年轻化、癌症等大病普遍化日趋明显。因此,大健康领域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重要。泰格医药副总裁常建青认为,药品是非常特殊的商品,药企的社会责任非常重要。“如今,新药研发的时间、成本和风险都在增加,为应对这些高要求,合同研究组织(简称“CRO”)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常建青表示,CRO可提高临床试验效率,推动好产品尽快上市,帮助病人用好药,这是CRO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责任体现。

医疗大数据行业的代表企业零氪科技创始人、副总裁杨文琳也表示,作为高科技企业,将创新应用于新的技术,通过新模式切入市场,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这个行业和市场去做提速和降费,这也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

此次《报告》的发布正式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团队选取300家左右A股、港股医疗健康类上市公司,首次量化了每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为了让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并满足量化要求,选取了经济效益、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公平竞争、员工薪酬、社会公益和是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七个指标。按照打分高低,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排序。

研究发现,排名靠前也就是社会责任出色的企业,在七个指标中除经济效益外,其余六项均有出色表现,就像考试一样,要想总分高,必须每一科目的分数都比较高。而排名靠后的企业中,后六项的分数各有各的问题,经济效益却存在不少高分的。这说明,一家企业能不能挣钱,与社会责任没有直接关系。据统计,300家企业的平均分是67.42分。港股企业比A股企业做得好,前20名的企业中,30%是港股企业,后20位企业中,只有一家港股企业。

“对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是通过业务发展去解决社会痛点,为患者、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带动健康医药的发展。”阿里健康副总裁张亮在峰会上如此解释自己对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虽然《报告》发布的目的并不是为企业套上枷锁,而阿里健康这样的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感所带来的价值。

企业家,是使用各种社会资源的同时,也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关乎人们身心健康的大健康领域,企业家更要关注企业能否能社会带来真正的价值。

注:系本文编辑转载,来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融界立场。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 更多>>
2023 . 02 . 04
点击次数: 0
根据美国美容整形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 2018年的统计显示,面部医疗美容中排名前五的为:肉毒素注射、软组织填充(包括透明质酸或自体脂肪填充等)、化学剥脱术、激光脱毛、微晶磨削术。在上述医疗美容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医疗器械均属于医疗美容产品。使用医疗美容产品进行美容,必须在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内,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
2023 . 02 . 03
点击次数: 0
春节假期刚刚画上句号,重回岗位的打工人是否有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似乎已“悄悄变美”?2022年春节,出于疫情防控考虑,不少公司选择提前放假,小长假周期再度被拉长,加上疫情限制了人们异地走亲访友和旅行计划,因而,皮肤美容、微整形等需求进一步被激发,最终带动“面子工程”发展。近年来,随着医美主力军90后相继迈入30岁门槛,轻医美项目逐渐成为消费主流,今年春节期间的消费趋势亦是如此。新氧数据颜究院数据显...
2023 . 02 . 02
点击次数: 0
泪沟使人看起来显老气,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填充泪沟,那么作为微整形医师的你知道填充泪沟的技巧了吗?泪沟是相对于面部其他部位而言比较难掌握的部位,也是最易出现并发症的部位之一。因此,进行泪沟填充的时候要谨慎小心,技巧非常重要。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泪沟填充的一些技巧。泪沟填充的六大技巧:技巧一:术前冰敷和术后按压很重要泪沟处血管丰富,很容易出现淤青情况,术前冰敷让毛细血管收缩,能够很好的预防出血。同时注射...
2023 . 01 . 06
点击次数: 0
呼啸的北风带来了干燥的冬季,北风对于皮肤来讲简直是大型的修罗场!冬季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皮肤问题,是因为外界环境太过于恶劣了,导致我们的皮肤变得异常敏感,如果在冬季不注重护肤的话,也会加剧皮肤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在冬季护肤呢?大家可以按照以下几种办法操作,让您在冬季拥有水嫩透白好皮肤,让您在干燥的冬天依旧能做一个水美人。4个冬季护肤小妙招,满满干货,简单有效第一,洗脸。1,水温有一些人认为冬季皮肤之所以...
2023 . 01 . 05
点击次数: 0
在备案完善、监督加强及违法经营成本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化妆品行业将加速整顿,有效保障产品安全及其功效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品牌有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随着新消费群体逐渐成为购买主力,不能快速响应市场的品牌面临淘汰,大规模企业兼并即将到来。艾媒咨询近期发布《2022-2023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投资布局及趋势研究报告》调研数据显示,55.7%的消费者对医美接受程度较高,25-50岁的医美用户占比超...
2023 . 01 . 04
点击次数: 0
对于爱美人士来说,如何实现冻龄甚至逆龄是最为关注的话题,这也是医美抗衰正在成为医学美容领域最热需求的原因之一。日前,由广州美莱主办的“2022医美抗衰趋势发布会”召开,多位业内大咖就中国医美抗衰趋势展开探讨。医学博士、广州美莱皮肤美容科副主任医师王彬对医美抗衰的新趋势做了相关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抗衰市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163万人,约占医美总用户规模的64.36%,这代表着随着颜值...
028-85325680
医美&生美融合发展标准委员会


蜀ICP备19008590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盛丰路30号
邮箱:qudaoyimei@126.com
微信:81151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