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资讯 Case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06
为探索解决长期居家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四川省成都市日前出台《成都市实施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方案》,在13个试点区推进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  《方案》明确,在试点区域,家庭照护床位不得收取床位费,照护服务收费在参照当前养老服务市场同类服务价格的基础上,由服务机构自主合理定价,并报试点区民政部门备案,主要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项目清单,每天上门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月累计不少于30小时。  据了解,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叠加享受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服务性床位补贴、长期照护保险等政策,减免家庭照护床位照护费用。此外,相关部门对服务机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家庭照护床位实行“以奖代补”,服务机构在同一区内连续6个月的签约服务总人数平均达到10人/月,一次性奖励3万元;同一服务机构在同一区内每连续6个月月均新增人数10人,增加奖补3万元。  “通过设立家庭照护床位,探索解决中低收入刚需老年人‘不愿住’‘住不起’‘住不进’养老院难题。”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根据调查,成都市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每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成本在3000元/月以上,老年人现有收入难以承担养老服务成本。(记者喻文苏)
来源: 沈阳晚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05
三伏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也是养生的重要时节。网上流传的各种养生法,如伏天喝热水逼出体内寒气,多吃羊肉和生姜“以热制热”等等也让很多人效仿多年。那么,这些养生方法都靠谱吗?近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针对相关问题采访了多位养生专家。他们表示,中医养生原则就是要顺应自然,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很多流传甚广的养生方法并不一定科学,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人们不要陷入误区,盲目跟从。  A  误区一:  伏天不能吃冷饮 坚持喝热水  有观点认为,伏天坚持喝热水,这样才能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而且一口凉的饮品也不能碰,否则损害阳气,破坏人体免疫力,增加患病的概率。事实果真如此吗?  专家解析: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袁人婕表示,寒与热为一对自然属性,也代表着阴阳,如《黄帝内经》“寒热者,阴阳之征兆也”。健康的机体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对于伏天养生存在最多争议的是,伏天阳气盛,喝冰饮,属性为阴,则伤阳气,致阴阳失去平衡乃生疾病,但是这种说法太过绝对。一部分人喝冰饮确实出现了腹泻等症,这是因为体质的不同,阳虚体质人群本就阳虚,饮用阴寒之品使本虚之阳更虚,所以不能饮用,那么对于平和体质人群,饮用少量冰饮解暑未尝不可。那么,对于喝热水能逼出体内寒气一说,其实这个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热水能够保证阳气在人们的体表正常运行,但体内寒气是日积月累的,形成也有多种原因,单靠喝热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B  误区二:  “以热制热” 多吃羊肉和生姜  朋友圈热传一则养生帖:“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称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可以“以热制热、发汗排毒”。此外,“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也是同理。那么,伏天吃这些热性食物真的更利养生吗?  专家解析: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如果理解错误,非但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生姜和羊肉之类属辛热食物,如果...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03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一直以来,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和我国主要的卫生挑战,其中乙肝和丙肝影响到全球3.25亿人,每年导致140万人死亡。目前,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  不仅如此,病毒性肝炎还是大多数患者罹患肝硬化的“始作俑者”。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人,丙肝感染者约790万人,每年约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哪些因素可以导致肝硬化?如何让“小心肝”远离肝硬化?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专家为您支招。  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以下是促使肝硬化的9大因素:  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目前认为酒精对肝脏似有直接毒性作用,它能使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排列不整,甚至出现乙醇透明小体,是肝细胞严重损伤及坏死的表现。  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动物实验证明,喂饲缺乏胆碱或蛋氨酸食物的动物,可经过脂肪肝的阶段发展成肝硬化。  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喋呤(MTX)、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代谢障碍 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胆汁淤积 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血...
来源: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02
手足口病高发季,孩子外出务必注意卫生(图文无关)。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说到手足口病,大家都不陌生。以往广东入夏天气湿热病毒活跃,家长十分警惕。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戴口罩、勤洗手成为“每日功课”,手足口病发病率有所下降,很多家长开始大意。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张又祥介绍,根据往年的流行趋势判断,广东每年有两个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4~7月和9~10月。一到4月份,手足口病的患儿就会急剧增加。今年门诊接诊病例的确明显降低,但家长仍需保持警惕。5岁以内儿童出现皮疹、发烧等症状,家长就要绷紧心中的弦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并伴有咽痛等症状,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后期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张又祥特别提醒家长,疫情期间,当孩子出现发热、咽痛、呕吐等症状,不要紧张误判,还要重点看一看手心、脚心是否有明显的红疹。如果有,很可能就“中招”了。  此外,有的患儿四肢或身上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红疹,只是口腔里有疱疹,这很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它和手足口病关系非常近,导致这两种疾病的都属于一个大类病毒。张又祥介绍,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病人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比如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另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出现这些症状  务必及时就医  张又祥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约3-5天,属于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都是轻症,病程约5-7天后都能自行恢复。但感染了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的部分患儿会出现重症,3岁及以下的孩子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大,死亡病例也集中在这个年龄段。  因此,他提醒家长们,如果孩子在这个年...
来源: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7 - 31
26岁的汤先生因右侧咽痛、吞咽痛,病情加重,转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就诊,被诊断为“右侧咽旁间隙感染”。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张口受限,已经4天未进食,南医三院耳鼻咽喉科仔细检查后及时为汤先生手术,术中引流脓液1000ml,术后负压引流脓液550ml,最终控制住感染,患者康复出院。一个普通的咽痛,为什么会发展如此迅速,危及生命?  咽痛引发大范围感染  汤先生在佛山工作,6月中旬的一天他感觉咽痛不适,由于没有其他症状,汤先生没有重视,3天后咽痛严重,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侧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间隙感染”。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2天,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  汤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转院到南医三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储洪娟仔细询问病情并为患者查体,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头颈强迫体位,向右侧歪斜,张口受限约1横指(正常为4横指),双侧颈部、右侧肩部红肿、触痛明显,范围上至颏下,左侧到胸锁乳突肌,右侧到锁骨上窝,并向后肩背部延伸至冈上窝。5天,从咽痛发展到如此大范围的感染,血钾、钙、白蛋白等报告都为危急值,医生们立刻为患者抗炎治疗,并补钾、补钙、补白蛋白对症治疗,两天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仍有反复高热、疼痛不缓解,且出现危及生命的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手术前后引流脓液一升半  为了尽快控制感染,6月22日,耳鼻咽喉科主任田广永为患者手术,颈部切开,暴露脓腔,探查浓腔上方到颏下,左侧至咽旁间隙内,右侧穿过胸锁乳突肌,至锁骨上下窝,术中清理脓性分泌物1000ml。术腔置3根负压引流管,术后引流550ml脓液。这么严重的咽旁间隙感染让医生们也十分吃惊,术中将脓液送到病理科检验,结果为草绿色链球菌,这是一种口咽部常见的致病菌。  为什么普通的咽痛会发展如此迅速,危及生命?田广永主任介绍,咽痛其实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简单,很多人咽痛就觉得是扁桃体发炎,上火了,吃几颗消炎...
来源: 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7 - 29
3月21日,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康复驿站,医护人员带领新冠肺炎康复隔离人员做“八段锦”锻炼身体。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尽管新冠肺炎的治愈率迅速提高,在中国达到94%以上,但是,人们还是普遍关心,新冠肺炎康复后会不会再次感染。这个问题其实指的是,人们感染新冠病毒(包括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后获得的免疫力是否强大和持久,足以在未来的生活中抗御新冠病毒的再次侵袭。  由于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在现阶段,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仍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可以说,对此的研究并未停止。我们这里就把相关的研究做一个梳理。  感染新冠病毒的恒河猴  康复后不再感染相同病毒株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动物实验研究所秦川团队7月2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感染新冠病毒的恒河猴(模型)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初次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恢复阶段,用相同的新冠病毒株再次感染恒河猴,没有显示出可检测的病毒传播、病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或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原因在于,对恒河猴原发感染和再感染之间的体液和细胞免疫进行比较,发现中和抗体和免疫反应显著增强。正是中和抗体的滴度增多和作用加强,阻止了新冠病毒再次感染恒河猴。  研究采用4只恒河猴,对它们接种50%组织细胞感染量的新冠病毒针剂,此后检测其体重、体温,并进行肺部X光、血清学检查和测定各种拭子样本。感染后7天,有3只猴子体重略微减轻,所有猴子均未观测到直肠温度变化,但出现暂时性食欲下降、呼吸频率提高等现象。  对猴子的鼻拭子和咽拭子检测,感染后3天病毒载量最高,随后开始下降;肛拭子病毒载量第3天最高,第14天未检测到。感染后第7天,对M1猴子实施安乐死并解剖,在鼻、咽、肺、肠道、脊髓、心脏、骨骼肌肉和膀胱组织内发现病毒广泛分布,但主要分布于肺部,与人的感染相同,特征是肺泡隔膜变厚、肺泡巨噬细胞积累、肺泡上皮退化和炎症细胞渗透。  其余3只猴子,在感染后第14、21和28...
028-85325680
医美&生美融合发展标准委员会


蜀ICP备19008590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盛丰路30号
邮箱:qudaoyimei@126.com
微信:81151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