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资讯 Case

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科学三减 重在厨房”提示

日期: 2021-05-20
作者: 新华网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依然普遍存在,从膳食盐、油、糖摄入量看,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油43.2克,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突出。

  长期高盐、高油、高糖饮食是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的风险。《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克、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克、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克的目标。

  据估算,中国居民膳食中的盐和油一多半都来源于厨房,烹调用糖也是添加糖摄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家庭厨房、食堂和餐厅减少盐、油、糖的使用,对于控制盐、油、糖的摄入至关重要。

  为科学推动“三减三健”,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等四家机构联合发布《“科学三减,重在厨房”联合提示》(简称“《提示》”)。

  以下是《提示》主要内容:

  厨房减盐提示:少盐控盐

  盐中的钠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不可或缺的元素,对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摄取太少或缺乏会出现疲劳、虚弱、倦怠的现象,但长期摄入太多则会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疾病风险;

  减少5-10%的烹调用盐通常不会对菜品口味产生明显影响,且有助于人群逐步适应并养成清淡少盐的饮食习惯;

  使用限量盐勺、低钠盐、减盐酱油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人群控制盐的摄入;但建议肾脏疾病患者征询医生意见,不宜盲目选择低钠盐;

  巧妙选择天然食材和调料增味、提鲜,在增加食物多样性的同时有助于减少盐的使用。例如,用葱、姜、蒜、辣椒、花椒等增味,用柠檬和醋等酸味物质提升咸味感觉;鸡精、味精、酱油、蚝油、酱料等调料含有较高的钠,用它们提鲜时应适量、合理搭配;

  控制食盐摄入量,要同时注意减少“隐形盐”摄入,例如,面条、面包、饼干等食品。

  厨房减油提示:定量用油

  有刻度的控油壶能帮助人们了解日常烹饪用油的量,建议居民根据在家吃饭的人数和频次来合理规划用油量;

  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不利于健康,建议选择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色拉油等植物油烹饪,避免使用动物油;

  油脂虽是风味与口感的载体,但建议大家少吃重油菜品,以少油或不加油的菜品为主;

  控制烹调油摄入量,建议多用蒸、煮、白灼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少用煎炸的方法;

  菜汤或汤类菜肴风味浓郁,但需要注意其中可能有较多的浮油。

  厨房减糖提示:控制用糖

  很多传统菜品含有大量糖,如糖醋排骨、红烧肉、拔丝地瓜、锅包肉等,不宜频繁食用;

  在家烹饪应有意识控制用糖,如炒菜、煮粥或豆浆时应少加或不加糖;

  巧用水果为菜品带来香甜的口味,如可以在烹饪菜品时加入带甜味的水果,从而减少菜品中糖的使用;

  注意厨房中的“隐形糖”,如番茄酱、沙拉酱、甜面酱、果酱等含糖酱料;

  对于有减糖需求的人,可在烹饪时酌情使用木糖醇、赤藓糖醇等甜味剂代替糖。

  在外就餐提示:智慧选择

  根据一起就餐的人数合理点菜,促进健康、减少浪费;

  注意荤素搭配,以清淡口味菜品为主,重口味菜品为辅;

  选择开水、茶水作为饮料,如喝饮料,建议选择小包装或低糖及无糖饮料,可用新鲜水果代替餐后甜品;

  订购外卖时,可要求商家少放盐、油、糖。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从厨房开始,践行“三减”、控制盐油糖,共享健康生活,共建健康中国。

最新动态 / 更多>>
2023 . 02 . 04
点击次数: 0
根据美国美容整形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 2018年的统计显示,面部医疗美容中排名前五的为:肉毒素注射、软组织填充(包括透明质酸或自体脂肪填充等)、化学剥脱术、激光脱毛、微晶磨削术。在上述医疗美容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医疗器械均属于医疗美容产品。使用医疗美容产品进行美容,必须在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内,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
2023 . 02 . 03
点击次数: 0
春节假期刚刚画上句号,重回岗位的打工人是否有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似乎已“悄悄变美”?2022年春节,出于疫情防控考虑,不少公司选择提前放假,小长假周期再度被拉长,加上疫情限制了人们异地走亲访友和旅行计划,因而,皮肤美容、微整形等需求进一步被激发,最终带动“面子工程”发展。近年来,随着医美主力军90后相继迈入30岁门槛,轻医美项目逐渐成为消费主流,今年春节期间的消费趋势亦是如此。新氧数据颜究院数据显...
2023 . 02 . 02
点击次数: 0
泪沟使人看起来显老气,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填充泪沟,那么作为微整形医师的你知道填充泪沟的技巧了吗?泪沟是相对于面部其他部位而言比较难掌握的部位,也是最易出现并发症的部位之一。因此,进行泪沟填充的时候要谨慎小心,技巧非常重要。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泪沟填充的一些技巧。泪沟填充的六大技巧:技巧一:术前冰敷和术后按压很重要泪沟处血管丰富,很容易出现淤青情况,术前冰敷让毛细血管收缩,能够很好的预防出血。同时注射...
2023 . 01 . 06
点击次数: 0
呼啸的北风带来了干燥的冬季,北风对于皮肤来讲简直是大型的修罗场!冬季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皮肤问题,是因为外界环境太过于恶劣了,导致我们的皮肤变得异常敏感,如果在冬季不注重护肤的话,也会加剧皮肤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在冬季护肤呢?大家可以按照以下几种办法操作,让您在冬季拥有水嫩透白好皮肤,让您在干燥的冬天依旧能做一个水美人。4个冬季护肤小妙招,满满干货,简单有效第一,洗脸。1,水温有一些人认为冬季皮肤之所以...
2023 . 01 . 05
点击次数: 0
在备案完善、监督加强及违法经营成本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化妆品行业将加速整顿,有效保障产品安全及其功效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品牌有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随着新消费群体逐渐成为购买主力,不能快速响应市场的品牌面临淘汰,大规模企业兼并即将到来。艾媒咨询近期发布《2022-2023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投资布局及趋势研究报告》调研数据显示,55.7%的消费者对医美接受程度较高,25-50岁的医美用户占比超...
2023 . 01 . 04
点击次数: 0
对于爱美人士来说,如何实现冻龄甚至逆龄是最为关注的话题,这也是医美抗衰正在成为医学美容领域最热需求的原因之一。日前,由广州美莱主办的“2022医美抗衰趋势发布会”召开,多位业内大咖就中国医美抗衰趋势展开探讨。医学博士、广州美莱皮肤美容科副主任医师王彬对医美抗衰的新趋势做了相关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抗衰市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163万人,约占医美总用户规模的64.36%,这代表着随着颜值...
028-85325680
医美&生美融合发展标准委员会


蜀ICP备19008590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盛丰路30号
邮箱:qudaoyimei@126.com
微信:8115115151